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烟台发布频道
【图文实录】“三核引领 烟台担当”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5-02-21 16:09:10

来源:胶东在线  



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月21日(星期五)上午举行“三核引领 烟台担当”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增贵,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吴鹏,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于琳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赵向阳主持。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三核引领 烟台担当”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2025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安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增贵先生,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吴鹏先生,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于琳先生。

下面,请刘增贵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刘增贵: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5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紧紧围绕“三核引领”的发展定位,锚定“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积极发挥规划引领、空间支撑、资源保障等职能作用,以高水平的要素保障助推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早落地快见效,奋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争一流·当先锋”。

一、坚持规划引领,聚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主要是发挥好规划在四个方面的引导管控作用:

一是抓牢规划体系构建。重点开展专项规划和主城区单元层级控规的编制,2025年底前专项规划实现应编尽编、单元层级控规实现全覆盖。有序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建立起科学衔接、层级完备的空间规划体系。扎实做好矿产、测绘、地热等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完成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设施等综合类专项规划,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底线,切实提高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

二是抓稳重点片区规划落地。支持芝罘区“一核突破”,扎实推进夹河幸福新城控规编修以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精心布局双碳科普馆、万华城市公园、中电光谷科创园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及高端科创资源。深化完善山海融城规划,统筹城市建设与生态景观打造,充分发挥大南山、滨海一线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作用,清单化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其中滨海一线重点推进山海步道滨海段、烟大示范段、第一海水浴场和第二海水浴场改造提升、水上运动中心、奥运冠军之城等项目;大南山中央山体公园重点推进3个主题公园、山海步道二期工程、烟台啤酒厂更新改造等项目。

三是抓实重点项目规划编研。做好G228外移交通结构优化、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接入烟台后线位及枢纽规划等重大规划研究,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空间。高标准推进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战略行动规划编制,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抓好北极星及周边地块更新实施详规、南尧地块城市更新规划及城市设计,对生态环境、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空间风貌等进行系统性改善。

四是抓严规划执行管理。综合运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景三维等技术手段赋能管理。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规定》《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研究确定控规管控规则,制定空间类专项规划审批实施意见。加强在建工程批后监管,优化规划执法监管机制,确保规划实施刚性。大力推行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制度,强化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难点堵点,提升规划方案质量和审批效率,保障项目高效落地。

二、坚持节约集约,聚力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重点是做好“三量”管理:

一是用好增量。统筹安排全年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把真实有效的项目作为用地保障的依据,分级分类保障重点项目需求。年内重点保障招远核电、G228改建、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新建潍坊至烟台铁路、华能电厂、烟台理工学院新校区等重点项目涉及的4万余亩用地。

二是挖潜存量。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年内力争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万亩、闲置土地1500亩,“一地一策”明确处置措施。持续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整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度挖潜土地资源。年内市本级拟储备土地1400亩,在此基础上,抢抓“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政策窗口期,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年内全市计划供应土地2.4万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

三是提高质量。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提升用地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和弹性年期供地,完善建设用地供应模式,有效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发挥国家级首批试点优势,探索土地出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有偿管护和临时使用,确保储备地管护利用到位。

三、坚持绿色发展,聚力强化自然资源基础保障。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动态平衡。

一是夯实调查监测基础。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抓好2025年度国土变更、日常变更调查以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深入推进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完善数据应用协同机制,推动调查监测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耕地保护等工作紧密衔接。

二是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面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有效落实。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从严管控耕地占用,坚持以恢复优质耕地为主进行耕地补充,确保补足补优耕地。积极探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耕地布局。

三是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发现和储备更多的矿产资源。年内新建绿色矿山16家,年底实现绿色矿山数量达到43个以上,力争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繁荣矿业权市场;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矿产勘探开发,制定矿业权年度出让计划,助力地方财政增收。高标准组织实施黄渤海海岸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四是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综合运用行刑衔接、行纪衔接、联席会议、执法联动等方式,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向全链条、各环节齐抓共管转变,向事前预防、立案查处转变,向求真求实、严格执法转变,向日常化监管、经常性整改转变。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严肃查处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干字当头、勇挑重担,聚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全面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能力,为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局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烟台山海相依,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请问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是如何统筹山、海这两大特色资源,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呢?

吴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5年,我们将深入发掘利用烟台市丰富的山海资源,以大南山生态文旅产业基地建设和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打造为抓手,结合26个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实施,重点对大南山生态文旅资源进行包装策划,对滨海一线文旅资源和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在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破题攻坚,打造可玩可赏、可停可游的城市山体公园体系和主题鲜明、场景丰富、公共服务设施可观可感可及的精品海岸,丰富市民游客山海旅游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大南山生态文旅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海步道二期建设,通过山海步道串联起大南山的各处美景沿线,打造3处观景平台,建设6个休闲驿站,让游客能从绝佳视角尽览大南山的秀丽风光与城市的繁华景致,并提供舒适的休息、交流空间。年内完成山海经水文化公园建设,为广大游客呈现别具一格的文化休闲胜地。做好公园相关配套建设,精心打造芝罘中学西侧、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西侧等公园重要出入口,细致开展公园路网体系与防火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路网体系,实现2025年防火季前不封山,保障大家游玩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另外,我们还将组织“南山大穿越”活动,提高市民游客对大南山中央山体公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大南山成为城市生态文旅的闪亮名片,吸引更多朋友前来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围绕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编制完成水上运动中心设计、芝罘岛详细规划等多个极具标志性的区片和节点规划,为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聚焦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实施烟台大学示范段和第一、第二海水浴场等重要滨海岸段的综合提升,全方位优化游客在此处的游玩体验。稳步推进旅游大世界、世界设计公园两处旅游码头的建设,有力确保崆峒胜境项目的航线需求,进一步拓展滨海旅游的深度与广度。山海步道滨海段建设也正按计划有序开展,力争于2025年“五一”前实现基本贯通,通过步道系统,巧妙地串联起滨海一线的特色景观节点,极大地丰富滨海旅游观光体验,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滨海文化旅游名片。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烟台作为闻名遐迩的矿产大市,矿产资源丰富,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请介绍一下在涉矿监督管理方面有关工作情况?

于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同时,其开发建设必须秉持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原则,这也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全市矿山建设正逐步朝着绿色、高效、安全的方向稳步迈进,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大力实施绿色勘查,打造“烟台样板”。我们在矿产勘查阶段就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及探矿权日常监管全过程、各环节,组织驻烟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等研发应用一基多孔、钻探现场油污收集与泥浆不落地工艺等先进的绿色勘查工艺与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市有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绿色勘查示范,3个项目入选省级绿色勘查示范,6个项目入选省地矿局绿色勘查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5年,我们还将在市级开展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评选,优中选优,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勘查优秀经验做法,实现矿产勘查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

二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谱写生态经济乐章。我们不断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和步伐,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以三山岛金矿、夏甸金矿为代表的国家级绿色矿山为带动,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目前,我市已建成绿色矿山27个,年内至少建成绿色矿山16个,年底前我市绿色矿山数量将达到90%以上。

三是落实矿山修复,重塑绿水青山风貌。近年来,我们扎实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累计完成355处废弃矿山修复工作,修复面积达3892.44公顷。矿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2024年,我们成功争取山东黄渤海海岸带(烟台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海岸带”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和全国首个“陆海统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获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亿元,将利用3年时间组织做好项目实施,治理废弃矿山面积1052公顷,示范带动全市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提升。2025年,我们将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年内将完成治理面积560公顷。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胶东在线记者提问:

刚才刘局长在介绍时讲到大力推行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制度,请问在保障建设项目落地过程中,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

吴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土地规划要素保障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我局积极探索,推出了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制度体系。2024年,我们为G228改建、华能电厂等首批25个省市重点项目“一对一”配备包保领导、服务专员,提供全链条协调、全流程帮办。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制度以高质量、高水平的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一方面,聚焦重点项目推进的实际需求,我们精心开展定向选配服务专员工作。摒弃传统的职责局限,让服务专员打破边界,真正做到“一对一”“全流程”跟踪协助项目推进。专员们要熟练掌握建设项目从立项、土地转用与征收、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直至不动产登记的全链条审批流程,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杜绝出现“推诿扯皮”“流程卡顿”等现象。例如,项目规划审批环节的前置,项目立项批复后专员提前介入,主动与项目方沟通对接,协助同步开展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推行“四证齐发”。同时,专员还会实时跟进审批进度,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通过这样的贴心服务,助力重点项目能够高效、顺畅地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我们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真实有效的项目开工作为关键依据,科学合理地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此过程中,我们落实分级分类保障举措,对不同类型、不同重要程度的项目进行精准分析,突出重点项目,实现土地要素的精准配置。无论是关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还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类项目,只要符合条件,都能做到应保尽保,全方位支撑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让那些优质项目在烟台能安心落地、敢于落地、快速落地,为烟台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未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完善这一制度体系,让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

感谢吴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这一基础支撑。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精心策划、细致采写,通过鲜活的文字、多样的形式、优质的报道,把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宣传好报道好。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让自然资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充分释放能量,发挥出更大价值,为城市的繁荣进步筑牢坚实根基。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谢谢现场各位记者朋友们。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