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烟台发布频道
“三伏天”如何科学防护?健康度夏指南来了!

2025-07-23 10:50:34

来源:水母网  



摄影:范祖康

7月22日,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烟台市“科学防护 健康度夏”“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介绍“科学防护 健康度夏”有关知识。

当前正值高温高湿的“三伏天”,不仅是高温中暑、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蚊、蝇、鼠、蟑和蜱等病媒生物也进入活动高峰期,多重健康风险叠加。

如何科学防护,健康度夏?跟着小布一起了解→

01

哪些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人体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同样环境下,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包括:一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二是老年人、婴幼儿等,尤以居家老年人为主。三是露天作业人员,如建筑工、码头搬运工、环卫工、交警等。四是工作场所高温作业人员,如采矿、冶炼、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作业人员。五是容易忽视高温中暑防护的人员,如户外锻炼爱好者。

为预防中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安排外出活动。外出旅行、运动和劳动时,要关注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避免或减少高温时段的外出活动,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阳光最强烈,尽量待在阴凉处或空调环境中。如果必须外出,要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并注意防晒。一旦出现头晕等症状时,要迅速移至阴凉处,采取解开衣物、服用防暑药品等方式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

注意室内通风和降温。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合理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温差过大引发“空调病”。

科学饮食。夏季出汗多,应少量多次饮水,并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同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摄入。

重视职业健康保护。对于存在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和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制定和完善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应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高温季节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强高温作业人员中暑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高温岗位要有隔热、通风、降温设施或设立休息室,休息场所应当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合理安排工作班制,减少高温时段的作业时间;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含盐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

02

中暑患者的家人或者朋友,在等待120急救人员到达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急救?

中暑是威胁市民健康的紧急情况,特别是热射病死亡率可达60%以上。把握“黄金30分钟”急救时间至关重要。等待120急救人员到达前可以采用以下四步急救法: 

第一步:紧急脱离热源,最好在10秒内完成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若在密闭空间:如在未开车厢的汽车内,需破窗通风;有条件时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环境,室温可以调至16.0~20.0 ℃。

参加训练者立即停止训练。

第二步:快速降温,要持续进行,直到救护车到达

可以采用“一脱二擦三扇”流程: 

1、尽快脱去患者衣物以利散热; 

2、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特别提醒:禁止使用酒精擦拭,避免加重意识障碍; 

3、配合电扇或手动扇风加速蒸发。 

也可以凉水喷洒同时配合持续扇风;有条件时可以使用纱布包裹冰袋冷敷大血管部位。

重症中暑最好采用冰水浸泡或冷水浸泡,无冷水用室温水(如26.0 ℃)也可以。可以利用大型容器(如浴桶、油布、水池)使患者躯干浸泡在冷水中。

第三步:体位管理

• 清醒者:半卧位,头肩部垫高; 

• 昏迷者:稳定侧卧位,防止呕吐窒息; 

• 抽搐者:移开周围硬物,切勿强行约束肢体;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 

第四步:科学补液

清醒的患者,可以饮用含电解质饮料,每次饮用不超过200ml,反复多次; 

昏迷患者禁止喂水! 

需要特别警示:禁止使用退热药物,中暑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解热镇痛药无效且有害。 

03

日常应该如何防蚊灭蚊?

烟台气候四季分明,夏天7-9月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我们首先要了解蚊虫的特点。蚊一生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离不开水。不管是下水道污水、水坑水塘里的水、还是瓶瓶罐罐里积水,都有不同类型蚊子在里面产卵、孵化。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治蚊先治水”。一是不给蚊子留产卵场所。家里各种有水的盆盆罐罐,一定要加盖或者倒扣放置。把院子房前屋后小水坑、小水洼填平,不给蚊子留孳生地;家里如果有水培植物,要每周定期换水。二是针对成蚊,居家可以使用电蚊拍,或者灭蚊喷雾剂。提醒大家,要按照各种灭蚊产品说明书使用,注意使用安全。三是家里面安装使用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防止蚊虫叮咬。四是户外活动时,推荐选择浅色长衣长裤,皮肤裸露处可使用含避蚊胺等成分的蚊虫驱避剂,驱蚊效果都不错。

04

当前正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季节,应如何科学预防,一旦被蜱虫叮咬应如何正确处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所以俗称“蜱虫病”,烟台地区每年4-10月份为高发季节。起病后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部分患者会有蜱咬部位附近的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做好预防、病后及早就医尤为重要。具体预防方法:

1. 减少暴露。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浅色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2. 户外活动前做好防护。蜱虫活跃季节,进行野外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保持效果。裸露的皮肤涂抹避蚊胺等驱避剂,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 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虫。蜱虫可附着于衣服和宠物进入室内,户外活动后要仔细检查防止把蜱带回家。同时建议要尽快沐浴更衣,并检查身体各处是否有蜱虫附着。

4.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顺着口器方向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05

无偿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害处?

血液是临床救治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目前,血液无法人工合成,临床用血100%来自健康市民无偿捐献。根据估算,烟台市每天至少需要200人无偿献血,才能基本保证临床患者用血需求。一段时间以来,烟台市医院临床用血难以做到始终充足,要首先保障急危重症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用血,对于非急危重症患者同等医疗状况下,优先保障无偿献血者及其近亲属的用血。

科学表明,适量献血无损健康。健康成年人血液约占体重的8%,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全身血量约5000毫升。人体一次丢失血液在总量的20%以内,能够自己代偿,所以一次捐献200到400毫升血液,只是暂时失去全身血液约5%到10%,不会影响健康,还能激发献血者的造血功能。献血后,最先恢复的是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只要1到2小时就会得到补充,血浆蛋白1到2天完全补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大约7到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烟台市每年近6万热心市民无偿献血,其中2万多人是多次献血者,累计献血20次以上的市民超过1万人。很多爱心市民献血超过100次,保持精神饱满、身体健康,一直捐献到60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第5条是“无偿献血,助人利己”,所以说,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是广大市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

06

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用血时却要收费?

血液本身是无价的,它不是商品。《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献血法释义》指出,“要普及献血常识,使广大公民掌握献血对身体无害的卫生知识,把无偿献血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人道主义义务,是救死扶伤献爱心的善举。提高公民无偿献血的自觉性。”

血费也就是临床用血时收取的费用,这些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值,而是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所产生的必要成本。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不能直接用于医院临床,需要在血站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加工处理,包括采集、质量检验、分离制备、特殊储存和冷链运输等环节。这些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技术和专业的人员投入,因此会产生相应的成本。《献血法》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烟台市中心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的血费全部上交财政。另外,无偿献血者本人及其受益人临床用血时,可以按照规定减免血费。

07

暑期人员流动增加,又高温多雨,在食品安全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牢记食品安全“五要点”

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餐饮具要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购买/加工生、熟食物时要分开存放、分开切。

烧熟煮透: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

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外出游玩时,不要随意饮用河湖沟涧的水。野外的水源看似透明干净,却往往存有多种致病菌,易感染痢疾、肠炎等疾病。挑选新鲜、有益健康的食物。

选择资质合格的商家

采购当地美食要到资质合格的正规商场、超市或市场。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卫生条件好,资质合格的餐饮单位。提倡使用“公勺公筷”、采用“分餐制”,养成文明用餐习惯。

注意饮食健康

在外旅游,一日三餐也要定时定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夏季天气炎热,还要注意补充水分,优先选择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面对多样美食需注意节制,避免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大量海鲜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建议适量食用。少食生冷食物、冷饮等,尤其不要在大量出汗、饭前饭后、喝完热饮等情况下食用冷饮。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及时就医。

08

如何保证孩子在假期里吃得营养均衡又健康?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三餐要定时定量,三餐比例可为3∶4∶3。两餐间隔4-6小时,避免暴饮暴食;每日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需摄入谷类、蔬菜(深色蔬菜占比超一半)、水果、肉蛋奶等。若孩子的体重属于超重、肥胖范围,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若孩子体型偏瘦弱,在排除相关疾病后,日常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家长可以在菜品制作上多一些花样,比如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制成馅料、做成配菜或者做成孩子喜欢的形状;要让孩子多接触食物的加工过程,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规律作息,足量饮水。暑假期间,孩子作息还应尽量保持规律,不晚睡,不晚起,保证充足睡眠,6-12岁孩子每天9-12小时,13-17岁孩子每天应8-10小时,中午也可适当补充午觉0.5~1小时左右;应主动足量饮水,每天800-1400mL,优先选择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和含酒精的饮料;而暑期炎热,身体水分易流失,所以应适量增加饮水量。

减少视屏时间,适量户外活动。暑假期间,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适量运动,也可以选择让孩子参加户外夏令营,增加孩子户外运动时间。孩子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如俯卧撑、平板撑、跳绳、爬山等,建议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避免中暑。

同时,要合理选择健康零食,优选水果、奶制品,避免高盐高糖零食,如辣条、糖果、油炸食品等,零食应在两餐间少量食用。暑期,健康饮食不能忽视,家长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快乐过暑假。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