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09:52:23
来源:水母网
10月14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淼;烟台市科学技术局二级调研员许博;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敬涛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资源集聚、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生态营造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烟台市科创平台建设和下步规划具体情况如何?
答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于淼——
近年,烟台市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科创平台建设布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新获批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按省补助资金1:1给予牵头建设单位配套支持;对新获批的省级、市级创新平台,分别给予牵头建设单位最高100万元和20万元补助。对以市政府名义引进共建的重大平台,按照协议规定等给予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市级用于支持科创平台建设发展方面的支出达到15.8亿元,科技口共新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61家,其中新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山东省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2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3家。
加强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强化与大院大所、高等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重大科创平台。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建了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建了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共建了东方航天港研究院。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性能有机光学聚合物与先进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成功获批。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总部落户我市,全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
加深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实施《推动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构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制定出台《烟台市科技创新“三个一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光电及磁性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筛选100家重点科创平台,支持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今年以来,100家平台新承担科技项目125项,攻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68项,获得发明专利及软著662项,发表论文413篇,实现成果转化138项,转化合同额17.3亿元,孵化企业45家。
下步,市科学技术局将结合全市重点产业链科创平台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平台提质升级。
一方面,争创更多重大科创平台。加强与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围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核能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再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具有烟台特色的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每年争取新建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以上。
另一方面,持续推动现有科创平台发挥作用。加强对现有科创平台的管理和服务,推动科创平台与产业链的衔接融合。持续支持100家科创平台培强做优,对于建设情况好、绩效评价优秀的,支持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不断提升科创平台科研攻关能力。力争到2027年,全市16条产业链均建有引领性、标志性科创平台,形成具有烟台特色、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平台体系,带动产业链突破发展。
中新社:“十五五”规划期间,烟台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的下步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二级调研员 许博——
近年来,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烟台市始终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关键,全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下步将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
构建高质量科技型企业矩阵。依托产业链重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库,对入库企业采取清单式、动态化管理服务模式,统筹配置科技项目、科技金融、人才计划、研发补助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高新技术企业“高壮大”、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规变强”,重点开展“重点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提升行动”,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引进研发人员、开展研发活动,培育一批具有科技核心竞争力、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
实施科技领域“招商行动”。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和自身资源实际,重点招引有本土创新能力的产业项目、能够本地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有未来发展潜力的种子项目、能激发产业活力的人才项目,引导支持新上重大产业项目同步落户研发机构,配备研发人员。立足“科技+产业”,推动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聚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发攻关项目,力争1/3项目投产后3年内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系统梳理烟台市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研发需求,更新完善技术攻关导向清单,通过“揭榜挂帅”、竞争择优、组阁制等方式,每年实施20项左右市级重大创新项目,争取更多省重大项目立项支持,加速企业新技术的攻关、新产品的研制、新设备的开发,实现“从1到10”的突破。
▲发布会现场
中国山东网: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据了解,烟台市中小企业设立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面广量大,在发挥博士后创新创业作用方面比较突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条件有哪些?
答
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刘敬涛——
烟台是全省首批实施博士后制度的地市。近年来,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部署,聚焦“9+N”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绿色石化、有色贵金属、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精加工、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以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现代种业等前沿性产业,谋划布局设立博士后平台,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博士后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我市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目前,累计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9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2处,发放博士后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累计招收进站博士后440人,承担课题400余项,获得专利278项,发表论文700余篇,解决技术难题400余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的基本条件有四项:一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二是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三是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四是重视博士后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此外,具备下列八项条件之一的予以优先考虑:一是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端智库等科研创新平台。二是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三是近五年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研项目。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家或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且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五是获得省级以上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较高评级或企业资质,整体技术水平或重点科研领域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具有行业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六是能够充分体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国(省)内先进水平。七是承担重要社会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端新型科研组织或科研文化单位。八是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事业单位。
拟设站单位招收首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且签订三方协议等手续后,网上申请备案,经区、市、省三级人社部门审核后,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示、公布名单,并授予“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牌匾。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